您好,欢迎您进入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网!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精彩论文展示

“求异思维式”的教学方法

2015-04-08 20:42:00 浏览量:

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已经引起了音乐欣赏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于是有关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方法也逐渐多起来,但即使再多教学方法的出现也掩盖不了现在中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一成不变的素材为主要内容;以枯燥、单调的分、合为基本手段;不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放在“欣赏者”而不是“鉴赏者”的地位。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还是思想的懒惰者呢?音乐本就是一门模糊的艺术,没有什么对错而言,音乐课堂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也没有对错可分。

所以,在音乐教学上,学生有权利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锻炼自己的“求异思维”!

    例如:欣赏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学生们认为《梁祝》的结局大大削减了其艺术感染力,有人问: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为什么在“化蝶”的大团圆中结束?是否是对封建制度的默认和赞同?有人问:《梁祝》结尾的音乐为什么是爱情主题的简单再现,而不描述祝英台撞死在碑前,从而留下荡气回肠的千古的遗憾?但是在对比欣赏了二胡叙事诗《新婚别》后,学生大都很喜欢。他们认为相比而言《新婚别》的结局自然、合理的多:在凄厉、哀怨的主题变奏声中,从军者的脚步渐渐远去,荒野枯树下泪流满面的妇人招手惜别,最后定格成一副苍白的画面,并永远保存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