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进入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网!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精彩论文展示

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4-10-31 14:16:00 浏览量:

内容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础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打基础,这种基础不但是指掌握基础,而是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关键词:创造教育;创新精神;激发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不仅能成功地促进他们的多元发展,而且这本身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体现。要成就一件事情,首先要有行动,而兴趣是行动最强的原动力!

我重点从以下两点来做这方面的工作:一是经常向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以及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如前人对勾股定理的有关研究,概率统计中人们对骰子规律的探索;再如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启迪,催人上进。二是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喜爱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如圆周率π的推导,如利用图形的变换创造自己喜欢的图案等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探求数学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

二、将学习拓展到课外,拓展到生活之中

李时珍尝百草而著出世界药典《本草纲目》;居里夫人经过四年若干次的实验,才提炼了镭。现在,我们在中小学科技课中看到,学生对参加科技创作活动的兴趣远远超过背课文和公式。有些学生在野外活动或校内文体活动中,显示了很强的组织创造力。我提倡因人而异,就是希望在实践中让各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断涌现。今天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多给学生动手机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在教学中是从两方面来做好这一点的:首先,人教版新课标数学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课本上每一章节后均有一至两节课内容的数学活动课程,我们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让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例如八年级第十二章的“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我们是在微机室完成教学的,第十三章的“测量国旗杆的高度”我们是在学校的操场上上的这一课。其次,要让学生多尝试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题目,如有关家庭交水费的问题等,都是让学生先在生活中实际调研之后再解题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从课本中走出来,把数学溶入到实际运用当中去。三角形、有理数、轴对称图形等,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等待我们去挖掘。要善于把数学的点点滴滴渗透到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去展开学生理想的翅膀,找到飞翔的动力。

三、引导放射思维,鼓励大胆想象

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置疑。也就是说,发现、发明和创新一般往往是从实践或理论研究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从而激发人们去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类比、联想,产生好奇心理,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问题。

教学活动中,我十分珍惜、爱护、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当有的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必忙于自己去解答,而应及时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或苗头,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让全体同学共同思考,这不仅极大鼓舞提出问题的个别学生,还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勇于大胆想象,喜爱独立思考的良好环境,并在这种良好环境中逐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本领。比如说数学中常见的“一题多解”问题,我们总是给学生很多的时间和很多的空间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另辟奇径。

江泽民总书记早在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而学校教育对于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把它当成一件持久的工程,坚持不懈地长抓下去。

参考文献:2013年《少年素质教育报.教育艺术周刊》总第324期第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