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进入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网!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精彩论文展示

浅谈素质教育下该如何备好中学美术课

2014-09-05 14:17:00 浏览量: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一种公民素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整个教学思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应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特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要精心组织课前导入,在基础教学教法上稳中求变,时刻贯彻新课改思路和理念。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美术;多媒体;新课标;备课

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现代媒体教学已经融入课堂。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更新陈旧的教学手段,因为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感性材料太少,理性知识太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老师利用现代多媒体图、声、文并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美术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趣味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美术教师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一起收集、整理教学资料和素材,把有用的资源存入计算机,也可以去市场购买一些资料素材的光盘,或者网上下载后,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等。教学资料的准备必须丰富多彩。美术备课应该把纸质范画和多媒体的影、声、文结合于一体。使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互补,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加强美术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推陈出新。

二、思路清晰、目的明确

在备课中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教师在备课时思路要清晰,必须用一根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并且应当有着鲜明的教学特色。提前做好每一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课业进行的前一天或课上,通知学生下节课所要携带的工具材料。这是美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准备工作之一。

赞同

美术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来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说明了动手体验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动手体验,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要多些鼓励和表扬,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技法来表现,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找到灵感,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要突出

美术课中融入了很多的艺术门类,教学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突出了文化性与人文性,教学中可以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游戏就是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游戏是每个学生喜欢的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生精神放松,并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游戏式教学控制的好就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仅在表面上做文章,在学科内容上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是不可取的,教学内容既要鲜活有趣,还要找准重点,切入实质,巧设教法,保证时间,加强技能训练。瞄准难点,讲解、分析、示范、训练,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四、在学科的相互渗透中要把握好度

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不能简单地讲解传授基本技法、步骤,而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美术课要与众多学科相互渗透,创造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综合知识。但是要把握好两个度:一是,时间的度,引入相关的学科知识不能太广,否则时间不允许。二是接收能力的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理解力适度的引入,切不能为了渗透而渗透,学生接受不了,一切努力都等于零。

五、保持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

在课堂中要不断的激趣,可以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讲故事、举例、唱歌、猜谜、游戏、模仿、表演、思考、互助合作等方法丰富教法,让学生始终保持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锻炼学生听、说、学、做的能力。在传统教育中,只重视了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备课时,要为学生安排好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要有积极的沟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对个人完成的作品进行合作加工,以及对共同活动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估等等。即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又可以保持课堂的兴趣。

小结 总之,教无定法。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责无旁贷地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要充分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做到寓教于乐。要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关键还是要从备课开始,把握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用艺术的魅力感染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