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进入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网!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精彩论文展示

注重探究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14-08-28 14:18:00 浏览量: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好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较好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探究活动,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兴趣;学习效率

一、创设知识探究情景,促进学生的探究参与

数学科目系统性强,知识内在联系密切,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所学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来确定教学的探究活动。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重现旧知识,有相似性的那部分,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紧扣与新知识学习最密切的旧知识加以回忆和复习整理;“知新”就是建立新的知识的联系,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在讲分式概念时,提出下面几个问题,为引出分式的概念做准备。(1)长方形的面积为10cm,长为7cm,宽应为_____cm;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宽应为_______。(2)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速度为20千米/时,它在水流速度为V千米/时的江上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_____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_____小时。通过熟悉的知识(分数、代数式)作为探究情景,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后续的学习铺路。

二、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教学,更要关注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也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在探究函数的过程中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如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①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t小时内驶过的路程是s千米;②用表格给出的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的关系;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关系;④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提示的气温和时刻的关系。(①②④均为教材例子)然后让学生反复比较,得出各例中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唯一确定一个值。再让学生自己举出函数的实例,辨别真假例子,抽象、概括出函数定义,至此学生能体会到函数“变”,但变化规律如何?教师要继续引导探究实际事例(如上例④),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①描点: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②判断:判断各点的位置是否在同一直线上。③求解:在判断出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④验证:其余各点是否满足所求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三、以旧带新,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初中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最近发展区之间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究。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去想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加以分析解答,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参与探究知识。此阶段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能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如在讲分式的问题中,当我提出该如何称呼它时,学生们会说,它们都有分数线,我们管它叫分式吧,那什么叫分式呢?这时教室沸腾了,有的说含有分数线的的式子叫做分式;有的说含有字母的分数叫做分式;有的说像分数那样,并且含有字母的式子叫做分式;有的说形式与分数相同,分子可含字母也可不含字母,但分母一定含有字母的式子叫做分式。对于这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都应给与肯定与鼓励,然后师生共同完善。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四、分散知识难点,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但他们的基础很不平衡,有些学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活跃;而有些学生的基础却不够扎实,思维较慢。因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及教材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探究活动才是有效的探究活动。因此,在处理较难的教材时,教师注意分散知识难点(尤其面对较差的学生时),帮助学生探究。如在教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前,有学生向我反映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他们最怕的内容。因此我教例题:“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一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时,设计了下列题级对学生进行训练:甲工程队参与一项筑路工程,三个月完成全部工程,则一个月完成工程的___,半个月完成工程的____。若设该工程由乙工程队做,需x个月才能完成。则乙工程队一个月完成工程的____,半个月完成工程的____

学生通过上述题组的训练,一方面可以巩固列代数式与解分式方程,把列代数式与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分散本例的难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学生探究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难度,突出了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五、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实验证明运用知识去解决那些比较一般,不带具体情节的课题时,往往比较容易,而解决那些比较具体,接近实际的问题时,则往往比较困难。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广泛用于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布置运用知识的作业中,不仅限于那些内容比较一般的文字题,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内容比较具体和接近实际的作业。这样做,才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认识探究的意义。

总之,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就是好方法。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2013年《少年素质教育报.教育艺术周刊》总第327期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