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进入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网!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精彩论文展示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3-02-01 14:34:00 浏览量: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是美的百花园,语文教师应善于发掘教材中美的素材,通过教材的讲授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学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

所谓“情境”,即“情”和“境”两个方面。“情”是教学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的形象。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入“境”,接受美育。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景物的优美名段,教学时需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审美器官,透过美词佳句的分析,使学生置身于绚丽的图画之中。如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春》一文中“春风图”的描写,写出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表现出来的。所以在学习时我就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就停顿、速度、节奏、语调上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仿佛感觉到春风的柔和,闻到春风的芳香,看到一幅美丽的“春风图”。通过朗读,学生已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学到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而且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知晓祖国的江山就是如此的多娇,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对事物的形象进行分析,在审美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若能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意趣、情趣、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那么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感受美、领悟美的氛围,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充分的审美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陶冶。

二、潜移默化,启迪学生鉴赏美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和对丑恶事物的鄙视、憎恶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停留在教材思想美的表面,而要深入其本质进行升华,给学生以更深刻的思想美的启迪。只有完成由情入理的过程,学生才能正确地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在教学实践中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是很重要的,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提高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的学生认为鲁智深为民伸张正义是好人,但也有学生认为他打死了镇关西是坏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鲁智深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美感?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把握审美标准,注意正确引导。首先要跟学生讲清楚鲁智深所处的时代背景,再通过对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的进一步分析,才能对他作出正面的评价:鲁智深性格粗蛮,但他豪爽仗义;他好酒贪杯,但他决不胡作非为;他武功高强,力大无比,但从来都是路见不平、拨刀相助;最后,他杀了镇关西,被迫上了梁山,这都是当时黑暗的统治和腐败的官场所致。而写镇关西的横行霸道、欺压良民,则表现了他欺软怕硬、奉迎权贵的性格,这才是一个十足的坏人。教师的启迪和引导,使学生在对比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三、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创造美

感受美、鉴赏美,是为了创造美。语文教学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外,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积累审美的成果加以迁移,通过联想和想象,在感受和鉴赏的基础上按自己的理想创造美。

如讲《春》,我就让学生联想到有关春的名句,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让学生联想到李白关心友人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李商隐《无题》中的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让学生联想到同样表达无私奉献精神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通过联想和想像,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中及诗中的创造之美。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培养训练学生的审美创造意识,主要表现在作文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把课文的学习和作文紧密联系起来。学习课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强化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如学习白居易《钱塘江春行》这首诗时,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这蓬蓬勃勃的春意,从“乱花渐欲迷人眼”中透露出另一个消息:花很快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一篇描写景物的短文,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美感,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笔去创造美。又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买橘”的那一段,这是全文的亮点,作者抓住这一动情点对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进行细致的描写,特别是“探、攀、缩、倾”这四个动词,更表现出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越艰难就越能体现出父爱的伟大。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领会作者在特定情境下所表达的感情,学生自己的情感也被深深地触动。这时候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就自己的父母在特定情境下最感人的细节写一个片断,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这是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绝好机会。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鼓励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外,口语交际也为学生创造美提供了舞台。所以教师可采取辩论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另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多参加如调查、参观、访问、联欢、游览等一些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广阔接触社会的机会。这些实践活动,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开拓视野,接受自然美的陶冶和滋养,让学生获得尽量多的审美愉悦,共享创造美的乐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做法多种多样,可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按照学生对美的认识程度恰当地选择角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 语文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