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进入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网!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精彩论文展示

初中生“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与指导

2013-01-04 14:35:00 浏览量:

内容摘要:目前初中学生材料作文审题现状令人堪忧,不少学生面对材料作文时多少有些措手不及,在审题立意上感觉无法把握。老师们也反映学生审题不明,甚至将新材料作文写成话题作文,具体表现在不能正确把握材料的内涵,在作文审题时切题不准、不严、不深、不全,甚至离题。近几年中考作文都为新材料作文,学生得分率普遍相对以往话题作文或命题半命题作文明显下降。因此,加强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对同学们应对中考作文,无疑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

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在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又有人把它称为“后话题作文”,它只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不给具体的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或命题作文。这样命题的好处是既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有利于减少猜题、押题现象的出现,同时又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材料作文审题偏难、限制性过严的问题。但有时隐性材料也曾加了同学们的审题难度。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二、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三、怎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其次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四、审题原则

材料作文审题要“三清”:看清材料,领会内容;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五、审题方法

(一)审题方法一:找关键词句法。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如材料:洛伦兹的悲哀

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学生一般能很快找出关键词句“不容置疑”、“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似乎矛盾的关键词语包含材料的主旨:适当的怀疑是智者的火炬。

(二)审题方法二:以果溯因法。

如: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审题过程:

分析原因:空间不宽 水域狭窄 藏鱼不多 井里捞鱼

分析结果:两条大鲤鱼 三条鲫鱼 几只米虾 空白

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学生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三)审题方法三:联系实际法

如: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的偎在旁边,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而美好。

水厌倦了岸的围困,想要寻找没有约束的自由,冲垮了堤岸。水没有得到自由却失了生命,而岸没有了水,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可从和谐的角度写,水与岸的和谐相处,创造出了美好;

可从其辩证关系写,水与岸是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可从其比喻意写,谈“情感与理智”,甚至谈“生存”谈“价值”都可以。

(四)审题方法四:领会寓意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

例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五)审题方法五:提炼话题法。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

例如: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