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进入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网!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撰写指导

教研课题的选择与教研论文的撰写

2012-07-04 17:03:00 浏览量:

一、教育科研

经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课题的选题,课题的论证,课题的立项,课题的开题,课题的实施,课题成果的表述,课题的结题,课题成果的推广;

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是个机遇,但同时也是挑战。有一句话说得好:弱者等机遇,强者抓机遇,智者创机遇。

教师不是专业研究者,重要的问题不一定需要你去研究,而研究你教学现场中的问题对你才是重要的。

教师应研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改善自己的实践行为。

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阶梯

这是教师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它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与思考,积极探索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青年教师的成长公式——学习+科研+反思=成长

“学然后而知不足,教然后而知困。”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满足教师自我提升的自觉冲动,更快更好地实现专业化成长。

三、行动研究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任务。

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是适合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最基本的方法。

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1944年)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认识和改进社会实践,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较为盛行,80年代初传入我国。

2.行动研究的涵义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3.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1、对象——对教育行动进行研究。

2、目的——为了更好地行动而研究。

3、主体——行动者自己的研究。

4、环境——在行动中研究。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

四、选题的原则

()科学原则

所谓科学原则,就是指我们在选题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必须符合已经为人们所认识的教育规律,都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实事求是。

()价值原则

价值原则是指选题要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简单地说,就是既要有理论价值又要有实用价值,一方面对我国的教育科研成果积累起添砖加瓦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

()可行原则

选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价值原则,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可忽视的。但是,仅仅从客观需要上来考虑选题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主、客观方面考虑是否具备展开研究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课题。可行原则是指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行性。

()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指要选择有新意的课题。这里的“新”有三层涵义:一是全“新”,指他人没有研究过或很少研究的课题;二是“半新”,指他人虽研究过但未完全解决的课题;三是“推陈出新”,指他人已研究解决过的但仍可深化发展甚至相悖的课题。

五、选题的技巧

1.追踪热点

在每个历史阶段,教育领域都有一些热点问题。所谓热点问题,应是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教育部就"文理分科是否取消"等教改问题征民意

核心提示:教育部提出将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等问题。

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

(一)加强农村教育的意见建议

1.实行城乡教育统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意见建议。

2.解决农村教师缺乏、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办法措施。(我省试点:教师县管校用)

3.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的意见建议。

(二)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4.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创新人才培养的办法措施。

6.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

8.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9.如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健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10.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和区域教育协作的政策措施。

(三)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的意见建议

11.解决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问题的办法措施。

12.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建议。

13.如何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解决职业教育规模数量、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问题。

14.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5.如何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健全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制度。

16.如何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分类办出特色。

17.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四)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

18.如何依法落实“三个增长”、强调政府投入责任。

19.如何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鼓励社会投资、捐资教育。

20.建设和谐校园的办法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

2.区域内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

4.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变迁研究

5.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6.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

7.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

8.高等教育发展性评价研究

9.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研究

10.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二、一般课题

(一)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1.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中国经验”研究

2.教育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3.现代教育思潮和教育流派研究

4.现代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

5.现代教育的民生意义研究

6.现代师生关系研究

7.教育家办学的长效机制研究

8.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

9.影响中国教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研究

(二)教育发展战略

10.建设教育强国(省、市、县)的战略研究

11.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研究

12.国家和区域性发展战略中的教育要素研究

13.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发展有效模式研究

14.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15.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发展战略研究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16.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状况调查研究

17.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政策研究

18.学生事务分类管理研究

19.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研究

20.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

21.边境国门学校现状调查研究

22.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23.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效益研究

24.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5.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向研究

26.分省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特点比较研究

27.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研究

28.国家学力评价研究

29.校长和教师能力标准研究

30.区域教育满意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31.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研究

32.大众传媒反映的教育舆情研究

33.教育科研的社会服务研究

(四)基础教育

34.各学段的有机衔接研究

35.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科教学思想创新研究

36.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37.教师发展对转变教师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

38.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

39.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研究

40.薄弱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实践模式研究

41.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办学模式研究

42.城乡学生学业成绩差异调查研究

43.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调查研究

44.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研究

45.特殊儿童学习质量状况调查

46.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学习模式改革实践的系统评估

(五)高等教育

(六)职业教育

(七)德育

70.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71.增强学生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

72.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研究

73.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74.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75.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76.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77.公益型校外学生活动场所的使用效益评估

78.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状况调查

(八)教育心理

79.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

80.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研究

81.教师胜任力研究

82.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干预技能研究

83.超常儿童潜能开发研究

84.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

85.校园暴力预防和应急机制研究

86.影响教学改革的重要心理学成果研究

(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87.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标准研究

88.“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

89.普通学校和体育专门学校的教体结合经验研究

90.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研究

9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研究

92.学生身体健康管理研究

93.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发展研究

94.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素质标准研究

95.学校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

96.学生营养配餐研究

97.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医学干预研究

98.学校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

(十)教育技术与传播

99.数字化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100.校长和教师信息化素养研究

101.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研究

102.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和学生在线学习模式研究

103.信息教育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案例分析

104.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运营机制与监管体系研究

105.学校教学技术装备使用效益的系统评估

(十二)民族教育

115.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研究

116.加快民族中等教育发展研究

117.民族院校建设和发展研究

118.民族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9.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十三)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

2.反思冷点

热的东西过一段时间会变冷,冷的东西我们也不应完全放弃;对冷下来的东西我们若静下心来作深层次的反思,往往也能发现新的选题。

3.重视弱点

在任何时期,由于种种原因,教育教学研究均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们选题时可优先考虑这些问题,如学生课外活动问题,学生的右脑开发问题等。

4.发挥特点

选题时要考虑个人的业务专长和兴趣爱好,要扬长避短,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根据自身特点选题。

5.抓住小点

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是刚开始涉足教育科研的教师最容易犯的毛病。刚开始时,课题一定要选得小,要以小见大,小题大作。正如古人云: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在选题中要对课题加以限定,把研究的范围缩小至容易把握。

6.攻克难点

教育实践中常常有一些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在选题时也可加以考虑,看看能否有所突破。如果条件具备,应有知难而进的精神。难度越大,创新要求越高,选题的价值就越大。

7.开发盲点

所谓盲点往往是一般人未曾发现或很少有人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呈隐性状态,常人不太容易发现。

六、选题的途径

()间接途径

1.在理论学习中选择课题。教育、心理领域有大量的理论问题,学习理论不仅可提高理论水平,也可激励科研;通过理论的学习再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往往可发现大量问题,从而找到选题。

2.在阅读文献中选择课题。平常要经常阅读有关的教育期刊、报纸,明确哪些问题已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以及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有利于找到研究的起点。

3.在相互交流中选择课题。平常要注意多与同行交流,凡是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兴趣的人都应多多接触,多多交流。在交流、讨论中,尤其是在热烈争论时的思维交锋中,思维的火花可得到撞击,产生脑力风暴,其结果不是两种设想或几种设想的相加,而是相乘。

()直接途径

即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和积累问题。中学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问题,会有许许多多非常规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并加以搜集,及时进行整理归类,便会从中发现问题以至找到课题。

七、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

1.教研论文的评价标准

(1)思想性。看论文是否反映正确的教育思想。

(2)理论性。看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是否揭示了现象的本质规律。

(3)实践性。看成果能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效性如何。

(4)科学性。主要看实验设计是否科学,研究内容是否科学,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结果是否科学。

(5)创见性。看是否有所发现和创新。

(6)逻辑性。看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严密,层次是否清晰、段落是否合理。

(7)可读性。看语言是否准确、精炼、平易,文句是否通顺、流畅。

2.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科学观察,从而获得第一手的经验事实。

调查法——通过开调查会、发问卷、填表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搜集反映教育对象的现实材料。

经验总结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

实验法——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或者科学设想,进行有关的教学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科学结论或经验事实。

比较法——根据一定的范围和标准,对某种教学现象和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原因、特点和规律,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预测法——根据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教育现状(以大量的事实材料、数据说明),对将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做出科学的估计或预见。

统计法——通过观测、调查和实验,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以掌握教育发展变化的情况,探索教学规律,制定教育政策,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效果等。

3.教研论文的分类

经验型论文——总结自己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的理论。

评述型论文——对一定的教育工作领域或一定的时间里的活动、现象、问题、特点等进行专项评述和评析。

研讨型论文——针对总结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总结、分析和研究,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办法或方案。

学术型论文——对教育领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特征,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论证和说明,提出新的见解、新的方法。

4.写作要点

面对教改,注重实用

要从事实材料出发,为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服务,不要只从定义出发,与教育体系的实际相脱节,要遵循教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锐意创新,理论色彩

教研论文要有理论色彩,既不仅要提出新思想、新经验,还要以论为纲,总结提炼出明确的新论点,并用确凿的论据来证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

论据充分,典型新颖不能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观点,理论一大套,而缺乏科学论证。

5.教研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写作,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在文字表达方面:要求语言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严谨。

在技术表达方面:包括名词术语、数字、符号的使用,图表的设计,计量单位的使用,文献的著录等都应符合规范化要求。

常见的情况:平时没注意收集资料或研究不够,需要时临时凑数文章中常见的问题:

1.有抄袭,部分抄袭的现象;

2.象工作总结,理论高度不够;

3.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4.大题小作,而不是小题大作;

5.缺乏学术性、创新性;

6.图、表、参考文献等表达不规范;

7.信手写来,离题万里,偏又爱惜,舍不得割弃;

8.笼统抽象,有说理不分析,有叙事不具体;

9.说服力不强,缺乏例证,或例证不符;

10.根据不足,就下断语,信不信由你;

11.面面俱到,平淡如水;

12.大家皆知的说得很多;别人不知的却说得很少;

13.随便拼凑,没有中心,层次不清;

14.前后脱节,缺乏呼应转折;

15.不讲究书面语言,口语化,啰嗦重复破碎。

教学论的

写文章要注意的三个一点:

1.学习一点新的知识(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学科教学论的知识)

2.参考一点相关的内容(至少阅读十篇以上相关课题的新文章)

3.加上一点自己的研究(这是特色部分,如没有这一部分,文章就没有太大的价值)

投稿要注意的三点技巧:

1.快:写流行的新课题、考试质量分析等文章速度一定要快;

2.准:哪家杂志社需要什么样的稿件,什么时候需要要明确

3.特:文章中一定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有特色,要敢提,哪怕不太成熟。

怎样修改文章

文章要求:

立论科学

观点创新

论据翔实

论证严密

找毛病

1.命题不当(题目是眼睛)

题目模糊、笼统

题目太大

题目陈旧

题目太长

 

题名

题名要主题鲜明,有高度,符合时代精神

字数不能太多

 

2.观点毛病

基本观点不能错

观点主观、片面、走极端、主观武断

照搬照抄

 

3.开头部分毛病

在开头写废话、套话

把后面的观点写到前面来

入题要快

 

4.结构毛病

结构不平衡、不完整

结构松散、缺乏条理、前后矛盾(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不分段

文章没有加序号,无段落的大、小标题

 

5.论证不得力,缺乏逻辑性

1)从理论到理论

2)材料很多,缺乏论证

例子不典型,例子很泛

例子与结论不符

没有论证

以偏盖全、以点盖面

结构混乱,逻辑性不强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相矛盾

结论写作不当,没结论

 

6.语言方面毛病

语言表达不精确

用字用词不当

语法、标点错误

错别字多(特别是打印出来的稿件)

7.修改

冷处理修改

趁热修改

请他人修改

倒着改

反面改

改、删、忍痛割爱,不要凑字数

八、论文汇编范文

分灾模式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的再思考

李志刚1,陈向东1,王平2,张玉顺3

(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70)摘要:简要回顾了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的发展;从结构的分灾思想、分灾元件、分灾模式、分灾设计基本原则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基于分灾模式的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讨论了分灾模式与结构控制的关系;通过对典型结构设计的分析,说明分灾模式的设计概念是可行的,有助于结构的防灾减灾以及工程师形成可操作的数学模型.关键词:抗震设计;结构最优化;结构可靠性;分灾模式;结构控制中图分类号:TU352.110.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和成灾模式认识的加深,人类有可能采取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防灾减灾设计方法,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合理的结构设计概念,使结构以较低的造价,得到较高的安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1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的发展刚性结构体系”设计概念:即大大增加结构的刚度,使其与基础成为一个刚性整体.这种设计很不经济,较难实现[6-8]3.2分灾子结构作为框-剪结构的分灾子结构,非灾害荷载作用下,带缝剪力墙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灾害荷载作用下,一方面利用带缝剪力墙的缝隙联结面材料进行耗能;另一方面,联结面开裂,刚度降低,结构动力特性发生变化,周期变长,有利于结构抗震.-桁结构,用一个桁架代替剪力墙作为结构的分灾子收稿日期:1997-03-10;修回日期:1997-10-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49330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9800462)作者简介:李志刚(1936-),男(满族),辽宁金州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1]陈向东,蔡文学.基于分灾模式的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初探[J].自然灾害研究,1996,(4):22-27.[2]OUJP,YOSHIDAO,SOONGTT,etal.Recentadvanceinresearchonapplicationsofpassiveenergydissipationsystems[J].EarthquackEng,1997,38(3):358-361.[3]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3(5).[4]牛光庭,李亚杰.建筑材料[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5]KAYEYAMAM.Incompatibledisplacementmethods[A].SPRIETJA.NumericalandComputationalMethodsinStructuralMechanics[C].NewYork:AcademicPress,1973.43-57.[6]徐道远,符晓陵,寿朝辉.混凝土三维复合型断裂的FCMGF[A].涂传林.第五届岩石、混凝土断裂和强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9-24.[7]隋允康,王希诚.DDDU(2)程序原理和结构的简要说明[R].大连:大连工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1984.[8]陶建人.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88.[9]王杏林.建筑砌块联接件[P].中国专利:CN10368001997-09-27.[10]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论文的撰写格式

题名作者单位(联系电话)

 

前置部分

摘要

关键词

(1)摘要

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叙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可以说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准确、简洁的摘录。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独立、完整的短文。

 

摘要的作用

1)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

读者是否需要通读某篇论文,从题名上进行判断后,主要的就是根据摘要来决定,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的任务。

2)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

文摘杂志对摘要可以直接利用,从而可避免由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和错误。

 

摘要的内容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装置等。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注意:摘要不分段,不列举例证,不描述研究过程,不做自我评价。

摘要的写作要求

1)采用第三人称。

2)简短精练,明确具体。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

的话;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

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3)格式要规范。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和术语。不得

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并切忌罗列段落标题来代替摘要。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以及参考文献序号,

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分段。

4)语言通顺,结构严谨,标点符号准确。

(2)关键词

论文中起关键作用,最能说明问题、代表中心内容特征的单词或词组。可以是主题词,也可以是自由词。

每篇论文中应专门列出3~8个关键词。

3)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

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4)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期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期刊名称,,():起止页码.

1]张旭,张通和,易钟珍,.采用磁过滤MEVVA源制备类金刚

石膜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

(4)478-481.

※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出版社,1993.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

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3]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

[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

200112190019.htm.

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