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进入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网!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精彩论文展示

历史与社会地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2-12-22 14:35:00 浏览量:

摘要: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主要是关于地理学科的教学,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技能是开启认知地理空间的一边钥匙,因此,学好地图,用好地图,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学法指导,在脑中不能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地理空间观念模糊不清,特别怕学地图,对地图的基本知识不懂,看不懂地图,不会运用地图等等。因此学生的学习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地理学科中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地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探索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地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图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地图教学方法

一、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施地图教学既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地理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有大量的地图和图片,如有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等等。地图是学习地理空间,认识生活的区域、认识生活的工具,几乎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都要借助地图才能表达清楚,地理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地图,特别是空间现象力的培养。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地图运用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地理学科必须重视地图教学。

2.利用地图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学习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地理事物分布和现象用文字呈现抽象很难,如果脱离了地图的运用,那些枯燥的东西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对它们的认识较肤浅,不能找出之间的联系,不能形成更有效的地理观念,相反从地图上获取,比如,地理名称、景观、地理事物,看起来具有直观性直观内容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才会找出地理规律和基本原理。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教学时必须掌握和运用地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地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地理教育,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使用地图,用空间的观点来获取、处理及表达信息。地理科的学习非常强调空间思维的教与学,因为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并且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教学时必须掌握和运用地图,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

二、地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初中生的思维已经开始逐步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导方式,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的成分还是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和剖析还是会习惯性地关注表面的直接的关系。初中历史与社会涉及到是对地球、地形、气候等知识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教材中文本说明事实材料的过于概略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在突破难点时,离开地图靠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地理课程一开始编排较难,要求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初一学生抽象逻辑思维不强,空间思维想象力较差,不能形成清晰地理空间概念有很大的关系,导致对许多地理现象不明,这对地图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

2.课程认识上的偏见。对初中教学来说,历史与社会也一直为广大师生不够重视,一方面,中考科目中所占的分数比重少;另一方面是其他学科老师和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其实,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内容来看,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现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等。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师生所认为学地历史与社会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学习效果不好。

三、地图教学的策略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地图要把握读地图的基本程序,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怎样读图,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图例就像字典一样用来解释地图上符号和线段的地理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读图训练,使学生养成读图先读懂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地理名称、重要的地图界线等,以此来确定地图的类型。根据调查,很多学生反映看到地图就感到火、恼、烦、讨厌等,如教学中常遇到根据年平均降水量的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判断对应的城市的题目,很多学生不会做,说看到图就烦。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看图名,自然不知道取消表示什么,柱状图又是表示什么,题目就不会做了。因此平时教学中培养学读图要先读图例再注意图名的习惯。

2充分利用好图册。充分利用图册的实用性与参考性,地图册是紧密配合课本设计的,综合运用了地图、示意图、图表、照片、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具有图幅比较大、内容丰富、版式美观等优势,显得形象直观,视觉效果较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图册结合课本内容,补充了大量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和地理类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比较深刻、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因此要用好地图册,上课力争每节课都要用,上课要注意课本知识和地图册地图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养成“左手地图,右手课本”的习惯,养成爱看地图,勤查地图的习惯,不断了解和熟悉地图。比如学习《秦岭-淮河分南北》的时候,图册就用地形图,风光图,文字说明等等,这些组合图在教学中应广泛加以应用,使学生充分理解其差异,利于能够揭示差异的原因,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图册中组合图的功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问题。

3.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进行图文互释,图图互释转换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进行“文”、“图”转换训练。书本中文字表述的比较简单,光靠文字解释无法地理现象和把握地理规律。而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要培养学生把教科书中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用图了解释地理现象及原因,并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储存在头脑中,以后只要一提到某一方面的地理事实,学生头脑中马上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进而迅速而较为准确地表达出来。如中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书中表述文字简略,但要理解这个特征及影响,必须借助中国地形图和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的分析,并且学生头脑存有两幅图的表象,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不同内容的地图对照起来学习,要注意地图之间的联系与比较,综合分析地理问题。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它们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如学习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一节内容,《西部地区的范围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气候类型图》《河流分布图》等教学,才能说清楚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图文互释,图图互释,体现探究式学习的特点,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来认识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地理事物及其知识分布,进而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4.记忆方法的指导。如形象记忆法、以定位、联想法等,这些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都会收到好的效果。如学习中国三级行政区划时,最重要的是省级行政区,要准确记忆它们轮廓和位置等,是有方法讲究的。用形象记忆法来记轮廓图,效果就很好,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寻找与生活中的哪些实物相似,如黑龙江像一把勺子,台湾像一根番薯,云南像一只开屏的孔雀,内蒙古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等。记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可采用记用线穿法。线可以是河流、交通线、海岸线、边界线等,如长江、黄河流经的省区有哪些,北回归线从西到东依次穿过哪些省区,沿海岸线自北向南依次经过哪些省区等。联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具体地、生动地、形象地、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在“头脑中放电影”式的学习方法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乐事。如黄河水土流失情况书中文字表述为每年大约为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16亿吨这个数字过于抽象,学生很难体会水土流失到底多严重,想象为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的3倍,相当于赤道长度的27倍,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合适的记忆方法,可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5.注意加强直观教学,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应该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进行认识,正确贯彻直观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实物和模型,从实物图形中,建立空间观念。在动手操作中强化空间观念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如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和山谷,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教学这个难点,首先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和山谷等不同地形部位的特点;其次,教学中采用用马铃薯制作等高线图,让学生直观感知等高线图的内涵。又如《中国地形图》这部分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记不住各地形单元在图中的位置,组织学生到操场沙坑里沙画和沙雕《中国地形图》活动。为了有序开展,事先进行合理分组,在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态度认真投入。真是“耳听千遍,不如手做一遍”,通过沙画活动,主要地形单元在大脑中有了清晰的图像,在地图上很轻易地落实。

6.借助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和山谷,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展现等高线地形图,直观地表现出地面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动感演示等高线的绘制,学生比较容易判断出各种地形部位。图形的动态演示,连续变化所形成的众多画面变换,可以在大脑中形成图形空间变化的印象,帮助建立空间观念。如在学习地球仪。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是教学时,学生由于缺乏对球体的空间想象,学习感到很难理解,作业错误率相当高。在地图上对经纬度的判断的作业,好多学生都是乱猜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在运动中理解经纬线的区分、东西经的划分,东西球的判别等,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态的感知能力

7.以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地图。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母亲河流域图等感到困难,总是地理事物空间位置搞不清。如学习母亲河“长江”、“黄河”时,学生总是对长江和黄河水系上重要地理事物位置搞不清,如沿途地形单元,省、市、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城市、支流、水电站等。怎么办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经常要求学生画简单的示意图,通过画图来落实基本的知识点,先对着地图临摹五次,脑中形式一个空间范围,然后脱离书本画简单的示意图;同时学生在填充图上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上定位进行多次训练,通过强化练习来巩固。

8.结合学科的特点开展好课外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到野外参观、考察、游览,观看各种地理科教、科幻影视片以及地理科技图片或实物展览,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仔细观察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全面地、准确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想象积累丰富的素材。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从平面教育的方法中解脱出来,开展立体的、形象的教育,如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并整理学校校园的轮廓底图、校园面积、校园四周院墙的长度、校园内建筑和设施的分布、校园绿化的分布等相关资料。学习绘制校园的平面示意图。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越野等活动。记录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内容,通过学生收听和记录的天气预报的内容,模拟天气预报员进行播报,使学生深入理解天气概念的组成及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讨论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相关活动。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如何借助地图去教学直接相关。教师充分地发挥地图在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作用,是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习惯,使学生脑、手、眼、口等并用,教师应重视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2年版)

2.七年级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参考书(2012年版)

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4.美国中小学空间思维教学概述2008-11-17作者:陈荷盈